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有发生,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的高发季节,为了呵护幼儿身体健康,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整洁卫生、安全、健康、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,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如何传播?感染后又有哪些症状?又该如何预防?
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,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,为单股正链RNA病毒,表面无包膜。
诺如病毒变异快、免疫保护时间短。同一个人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,不同基因型之间无交叉免疫。
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、感染剂量低、排毒时间长、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,使得在学校、家庭、医院、社区、幼儿园、旅游区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。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排出,隐性感染者也可排毒。
诺如病毒环境抵抗力强。诺如病毒在0℃‐60℃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存活,可在物体表面存活2周,在水中存活2个月以上。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没有灭活效果,但使用10mg/L的高浓度氯离子(处理污水采用的氯离子浓度)可灭活诺如病毒。
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-48小时最短12小时,最长72小时。
诺如病毒肠胃炎一般以轻症为主,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,其次为恶心、腹痛、头痛、发热、畏寒和肌肉酸痛等。
成人和儿童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症状有所区别,儿童以呕吐为主,成人则腹泻居多。
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为急性起病,属于自限性疾病,多数患者发病后2-3天即可康复。
(一)家庭预防方式
1.平衡膳食,多吃健康的、纯天然的、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。
2.不喝生水,饮用煮沸的开水或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,生吃瓜果要洗干净,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充分加热煮熟后再吃。
3.若出现腹泻呕吐症状,应使用自己的饮食用具及生活用品,加强洗手,尽量不要与家长密切接触。
4.患病期间应做好家庭消毒,腹泻或呕吐物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,食品用具可通过煮沸30分钟进行消毒。
(二)幼儿预防方式
1.注意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,特别是饭前便后、外出回家后用洗手液或肥皂、流动水洗净。
2.加强体育锻炼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
3.保证充足睡眠,不挑食,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4.如果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,居家隔离,不要带病上学,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方可返园。
温馨提示
1.诺如病毒一般会自我治愈,请家长保持冷静,不必过于惊慌。
2.请各位家长做好预防工作,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场所,避免进食无安全保障的食物和饮用水。
3.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,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
4.孩子出现疑似情况后,请不要坚持来园,应及时就医,并将情况告诉老师。
5.若幼儿出现急性呕吐现象,请冷静面对,马上带幼儿去正规医院就医。
春季天气多变,时寒时暖,是上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,流感、水痘等春季传染病常出现,需要引起注意、提高警惕。今天为大家梳理了 几种春季常见病症 ,提醒师生、家长做好预防,注意个人卫生安全,同时,在警惕之时也切勿恐慌。
流行性感冒简称“流感”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三型。
传播途径
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,患儿发病后1—7天均具有传染性,病初2~3天传染性最强。
临床表现
■ 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,有高热,体温可达39—40℃,伴畏寒,一般持续2—3天。
■ 全身中毒症状重,如乏力、头痛、头晕、全身酸痛。
■ 常有咽痛,而咳嗽、鼻塞、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。
■ 少数有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腹泻、腹痛等表现。
麻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全年均可发生,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。
传播途径
人群普遍易感,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,接触后90%以上均会发病,1—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。
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,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,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。
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,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,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,病人的眼结膜、鼻、口、咽等处的分泌物(如眼泪、鼻涕、痰等)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。
■ 开始时症状像感冒,主要表现发热、咳嗽、打喷嚏、流涕,眼皮发肿、流泪、怕光,口腔内出现白点(柯氏斑)。
■ 随后皮疹开始消退,脱屑、留下褐色斑痕,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。
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,人群普遍易感,1—14岁为高发年龄。
传播途径
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、衣服、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。
临床表现
■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,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,患者可出现头痛、全身不适、发热、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。
■ 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,后变为丘疹,再发展为水疱,常伴有瘙痒。
■ 1—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,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。
■ 皮疹躯干部最多,头面部次之,四肢较少,手掌、足底更少。
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。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冬春季节容易发生,多发生于儿童。
传播途径
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冬春季容易发生。
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,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。
临床表现
■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,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。
■ 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、疼痛,咀嚼时更痛。
■ 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—4天累及对侧,腮腺肿胀3—5天到达高峰,7—10天逐渐消退,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。
是一种常见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。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,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,病情进展快,甚至可能导致死亡
。
传播途径
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,或接触病人皮肤、粘膜疱疹液而感染。
■ 先出现发烧症状,手心、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(疹子周围可发红)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
■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。
■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,可并发脑炎、脑膜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。
■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,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。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,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。
导致过敏的因素较复杂,比如环境因素、遗传和个体差异、饮食习惯、生活方式、户外活动和日光照射不足等。
临床表现
常见表现为咳嗽、气喘、鼻塞、打喷嚏、流鼻涕、瘙痒红疹等。根据个人体质状态不同,以及气候条件差异等,也可能形成风寒、风热、风湿等多种病理状态。
常见过敏源有粉尘、雾霾、潮湿、柳絮、花粉、动物毛皮等。
过敏人群应避免在花粉密集的地方逗留,外出做好防护、遮光,可戴帽子、戴口罩、面纱等。